在大连出口加工园区内,林立着许多配有太阳能电池板的路杆,既不是路灯,也不是摄像头。石油管道大连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道:“这是我们为了实时监测市政管道油气浓度而安装的高科技检测设备。”

工作人员所说的高科技设备,是监测油气管道的新型高科技传感预警系统。众所周知,管网交叉是长输管道隐患整治中的难点之一,油气管道与市政、公共等其他管网交叉重叠、纵横交错,一旦发生管线泄漏,油气流淌或扩散到市政管网,极易发生火灾、爆炸和污染事故,后果不堪设想。由此造成的惨痛教训使人至今心有余悸,诸如青岛的11.22事故、大连的6.30事故等。
然而,普通传感设备对相关市政管线内的油气浓度进行监测,极易受其它环境气体的交叉干扰影响,比如市政管网中普遍存在的甲烷、水蒸气等,从而造成误判和误报,无法达到应用要求。为了有效控制降低风险,大连市采用了先进的激光型丙烷气体传感器,这种新型高科技传感器对甲烷、水汽等气体完全免疫,且具有精度高、寿命长、功耗低(太阳能供电)、无线通信、日常免维护等诸多优点。
为了强化功能,大连市还建立了“地下管网安全监控预警系统”,通过远程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辖区每一处激光气传感器的运行数据。调度中心技术人员谈到:“监控区域的长输管线一旦发生异常,可以在 10秒之内报警,1分钟内确定异常位置,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应急反应,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。可以说,借助这套系统让我们跨入了全国隐患整治的先进行列。

大连市利用“地下管网安全监控预警系统”,已经将长输管道泄漏预警的“触角”延伸到每个角落,有力消除了地下油气管道隐患,建立了油气管道保护和安全运行的长效机制,推动了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。